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行业要闻 >>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端牢中国人的饭碗
详细内容

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端牢中国人的饭碗

中国粮食经济|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端牢中国人的饭碗

 王世海 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宣教中心 2022-11-23 19:35 发表于北京 

       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中国式现代化,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,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,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。新时代新征程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新的使命任务,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,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,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,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;必须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,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,确保粮食、能源资源、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。要牢牢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,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,继续推进粮食安全领域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。

微信图片_20221127164919.jpg

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,必须把保证粮食数量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
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、粮食产量最大、粮食消费最多的国家,粮食安全“大国效应”明显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,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,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、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,依靠科技走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,前瞻性研判未来粮食需求总量形势,跨周期谋划保障粮食安全的宏观政策思路。
主动适应生产端供给侧结构性变革。未来粮食生产主体年轻化、知识化,生产模式集约化、规模化,生产手段机械化、信息化,生产条件优化、强化,生产产品优质化、生态化。60后农民逐步退出历史舞台,70后农村居民大量向城市转移,一些80后、90后新型农民返乡创业,新型农民素质大幅提高。要适应新时代粮食生产形势变化,创新发展推广普及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装备和生产技术,促进土地流转集中规模化种植规模趋势持续发展,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增强防灾减灾能力,推动粮食生产从粗放型增量为主向集约型质量并重转变。
主动适应消费端需求侧结构性变化。未来人均直接口粮消费将减少,按原粮计逐步下降到200公斤以下,口粮总量取决于人口规模结构变化,要维持小麦、稻谷适度产大于需的格局,通过出口和对外援助等实现口粮供求平衡。猪牛羊肉、水产品、牛奶、禽蛋等粮食转化的动物性食品消费大幅增加,玉米、大豆、薯类等饲料和工业转化用粮相应增加,人均转化用粮消费将逐步增加到300公斤以上,使得粮食消费总量刚性增长,需要在大力发展国内生产的同时,适度进口饲料和工业用粮,实现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。
大食物观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。未来,非粮食物消费增加,增加这些食物供给将占用相应粮食生产资源,需要树立“五大”理念保障大粮食安全。“大食物”理念:谷物、薯类、杂粮及其制品和鸡鸭鱼肉蛋奶酒都是食物;“大资源”理念:耕地、淡水和山地、森林、草原、湖泊、河流、海洋以及科技、劳动力、生产经营模式都是粮食生产资源;“大产业”理念:生产、购销、仓储、加工、物流、消费全产业链协同充分发展;“大循环”理念:区域微循环、国内大循环、国际外循环相互促进;“大治理”理念:法律、法规、标准、政策、项目、资金共同支持保障粮食安全。
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,必须把优化粮食质量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
全体人民共同富裕,意味着消费环节出现需求端层次性升级,将主要表现为粮食消费需求个性化、多元化、定制化、便捷化、精细化、专用化。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和人均收入提高,消费者对粮食质量品质和品种结构需求要求更高,“吃得饱”不再是问题,“吃得好”“吃得放心”“共同安全”成为基本要求。
“吃得好”要求品种丰富、绿色优质,追求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科学合理,要靠分品种口粮、油料、猪牛羊肉、水产品、蔬菜、水果等食物数量,主食、粮油产品、加工转化产品的品种数量等来支撑。
“吃得放心”要求质量良好、卫生安全,追求质量等级和食品卫生,要靠土壤、种子、农药、化肥品质、利用率、使用量以及原粮和成品粮的质量品质等来支撑。
全体人民“不掉队”要求特定时段、重点区域、特殊困难人群“不愁吃”,一定时期、一定范围内,获得最低限度粮食安全保障的群体粮食供应和营养健康水平有保障。在优质粮食消费需求拉动下,未来小麦、稻谷等口粮品种优质率需要进一步提高,要加快优质专用品种选育,大力发展强筋弱筋小麦、优质稻谷、青贮及专用玉米、高油高蛋白大豆等,加强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,按不同品质逐步形成专用粮食生产基地和生产模式,增加绿色优质专用粮油产品有效供给,建立健全低收入困难群众的粮食救助保障制度,筑牢“种粮卖得出卖得好,吃粮买得起买得到”的粮食购销供应体系,满足共同富裕后人民美好生活对粮食质量和食物结构需要。
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,必须传承发展重粮储粮爱粮节粮优秀传统文化
源远流长的粮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重要基因。《诗经》中提到黍、稷、菽、麦、稻、麻、禾等粮食作物有100多处。汉字中“精”“粹”从精选的大米实义抽象出精神、精髓、精粹、国粹、荟萃等美好的词语。传统粮食文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,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,我们应当传承弘扬创新发展。
弘扬重粮兴粮文化。“洪范八政,食为政首”“民为国基,谷为民命”“民之大事在农”“悠悠万事,吃饭为大”“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”“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”……要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,制定实施更加科学具体的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办法,把粮食生产流通全过程责任明确到各级党委政府,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调节机制,保护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。
弘扬储备调控文化。“仓无备粟,不可以待凶饥”“谷贱伤农,米贵伤民”“夫积贮者,天下之大命也”“积贮米谷,最为要务”。春秋战国“平粜、平籴”,西汉“常平仓”,隋唐“义仓”,南宋“社仓”,传统文化高度重视粮食储备和市场调控,对中华文明延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未来要高度重视发挥粮食储备调控作用,突出政府粮食储备公共产品和公益属性,保持政府粮食储备合理规模,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,实行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彻底分开,健全粮食储备管理体制、吞吐轮换机制、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制度、应急动用和补库增储制度,以储备吞吐调节促进粮食供需总量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。
弘扬爱粮节粮文化。“惜衣有衣,惜食有食”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”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”“勤勤俭俭粮满仓,大手大脚仓底光”……未来要继续传承弘扬勤俭节约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,解决好粮食在生产、收储、销售、加工过程中的损失损耗问题,倡导餐饮消费新观念,形成节约集约、绿色低碳、科学健康的粮食流通方式和消费模式,建立政府主导、需求牵引、全民参与、社会协同推进的节粮减损新机制。
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,必须坚持推动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
粮食流通环节将形成粮食产业高质量新业态,主要表现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发展更加均衡,粮食加工企业引擎带动发挥更加充分,粮食流通机制更灵活、通道更顺畅、物流更高效、方式更专业。
释放粮食产业经济创新发展巨大潜能动力。要以“粮头食尾”和“农头工尾”为抓手,以粮食加工转化为引擎,推动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,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,成为在未来现代化经济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,释放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潜能动力,实现消费者需要什么粮,企业就加工什么粮,农民就生产什么粮,形成种粮农民种好粮、收储企业收好粮、加工企业产好粮、人民群众吃好粮的格局,让农民、市民、企业、政府各类市场主体明显得到实惠,推动我国从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迈进。
提高粮食仓储水平物流效率。要加强仓储设施维护升级和高标准粮仓建设,广泛应用绿色低温储粮技术,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,推进农户科学储粮,构建一批粮食物流进出口通道和重要节点,大力发展散装、散运、散卸、散存“四散”运输和多式联运,建立完善粮食仓储、发运、中转、接卸等物流设施,研发粮食储藏、物流、加工等领域减损技术和装备,切实提高仓储粮食流通现代。
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。综合考虑各地粮食产销、灾害发生、人口规模、地方经济发展等情况,优化粮食应急加工、储运、配送、供应网点的能力布局,完善上下联动、逐级保障、层级响应、区域协同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,切实提高各类应急条件下的粮食供应保障能力。
促进粮食流通体系与信息技术深度结合。适应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方向,引领粮食行业“无人田间、无人仓库、无人工厂、无人店铺、无人车辆”新趋势,提升粮食产购储加销的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水平,促进粮食产前产中产后多渠道、多维度融合发展。
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,必须为促进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
未来,我们要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粮食问题,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,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,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,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,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,共同营造有利于世界粮食安全的国际环境,共同应对粮食安全全球性挑战,推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。
坚持以我为主、立足国内。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,各国就先捂住自己的“粮袋子”。新冠疫情爆发以来,叠加极端气候、资本炒作、地缘冲突、大国博弈等影响,有40多个国家出台了100多项限制粮食等农产品出口措施,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受冲击。复杂多变的国际粮食形势要求我们,任何时候都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坚持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,这既是对国家粮食安全负责,也是对世界粮食安全负责。
坚持同舟共济、加强合作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根据缺粮国家和地区要求开展粮食紧急援助,从人员、资金、技术、经验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,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生产、仓储、物流、加工、贸易水平,积极参与国际粮食安全相关规则标准制定完善,为促进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、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。
坚持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。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框架下,在不影响缺粮国家和地区粮食进口的情况下,放开粮食市场适度进口,与世界分享中国的粮食市场资源,帮助粮食出口国家和地区解决粮食销路和农民收入问题,在粮食安全领域形成更大范围、更宽领域、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。
坚持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并重。为外资企业投资中国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,大力支持国内粮食企业“走出去”,共同有效利用全球粮食资源和市场,共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,共同促进世界粮食安全。
(作者为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)

来源:2022年第11期《中国粮食经济》


联系我们

邮编:541799

地址:广西桂林龙胜县兴龙北路10-2号

龙胜各族自治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

网址:www.longshengliangshi.com

电话:0773--7511130  (办公室) 

          0773--7516779(财务部

扫一扫,关注我们

扫一扫,开票信息

技术支持: 网站建设 | 管理登录
seo seo